
【馬祖藍眼淚季.南北竿︱一生必看藍眼淚台版小希臘芹壁村3日】
發布日期: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是位於馬祖南竿島的一個美麗且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小村落。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、古老的建築風格和傳統的生活方式,芹壁村成為了馬祖最具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之一,芹壁村的地中海風格建築,使其成為馬祖最具特色的觀光景點之一。遊客可以在這裡感受到異國情調的氛圍,同時也能體驗到馬祖島濃厚的歷史文化與傳統風貌。
.jpg)
馬祖話『橋仔』即『小橋』早年隨處可見小橋流水景象,是早期北竿往返大陸的轉口港,商業與漁業活動非常興盛。現在僅有住民幾十戶,但村內各廟宇神祗卻超過住民,有百餘尊之多。橋仔漁村的居民多數從事漁業,這裡的漁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,依賴海洋資源為生。漁業文化在這裡深深扎根,傳統的漁船、捕魚方式以及海鮮交易等都成為了村落的日常特色。
【天后宮】
是馬祖島上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媽祖廟,位於南竿島的天后宮村。這座廟宇供奉的是海神媽祖,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也是馬祖島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場所之一。馬祖因『媽祖』而得名,是島上民眾的信仰中心,信仰者眾多,香火鼎盛。
.jpg)
是馬祖南竿島上的一個著名地標,也是當地重要的宗教與文化象徵。媽祖巨神像不僅在宗教上具有重要地位,還成為馬祖的觀光景點之一。媽祖巨神像的高度28.8公尺,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石雕媽祖神像。媽祖的形象栩栩如生,表情慈祥,手持法器,象徵著她的庇護與保護。神像的設計融合了現代雕塑藝術與傳統信仰元素,是一個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。

「枕戈待旦」這個成語源於古代,意思是隨時準備迎接敵人,形容警戒、隨時待命的狀態。這正是馬祖在冷戰期間及兩岸對峙時期的寫照。當時,馬祖島作為軍事前沿島嶼,軍民皆需隨時做好防備,守衛家園。當台馬輪駛進馬祖福澳港,倚著船桅大紅色的四個「枕戈待旦」總會印入眼簾,巍巍聳立在南竿的福清嶺上。
【北海坑道】
1968年因應當時戰備需要,歷時三年完工,全長約800公尺,可提供百艘登陸小艇停放。北海坑道的最突出特點是其地下設施,遊客可以進入坑道內,探索當年用來防守馬祖的各種設施。除了坑道內的歷史設施,北海坑道所處的位置也使其擁有壯觀的自然景觀。坑道周邊有著美麗的海岸線,遊客可以在參觀後,欣賞到馬祖的自然風光。
【仁愛鐵堡】
建於1950年代,當時正值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的時期。隨著冷戰的加劇,馬祖作為台灣的最前線島嶼之一,成為防禦的重點。仁愛鐵堡就是為了應對當時可能的軍事威脅而建造,並且作為防空與防禦的據點之一。仁愛鐵堡的存在不僅是對當時軍事防禦的紀念,也是對馬祖人民堅守家園、抵抗外來威脅精神的象徵。
【八八坑道】
是位於馬祖南竿島的一個歷史性軍事設施,這座坑道的名字來源於其建設年代——1988年。它是當時為了應對外來威脅、保障當地居民與軍事設施安全而興建的一個防空洞。坑道長度超過200公尺,設有多個不同功能的區域,包括指揮中心、休息區、醫療區、倉庫以及生活設施等。這些設施能夠在戰爭或空襲時提供全面的防護與生存空間。現今打開了八八坑道的大門,就像是開啟了一段窖藏的祕辛,坑道口兩旁擺著滿滿酒甕、上方有著大大的「八八坑道」四個字,走進坑道,內部可是相當涼爽,長年維持在攝氏16-19度,恆溫又穩定的環境,讓存放的老酒有一定品質,是絕佳的儲藏酒窖,坑道主體由花崗岩所構成,而坑道所在,就位於馬祖酒廠斜前方不遠處。
/upload/files/【馬祖藍眼淚季.南北竿︱一生必看藍眼淚台版小希臘芹壁村3日】.pdf